一滴污水的净化之旅比喻生活污水处理方法之长江大保护一线的见证
春日暖阳下,重庆广阳岛上,一条清流潺潺,鱼儿在其中嬉戏,花朵环绕中蜻蜓翩翩起舞。
这座长江上游最大江心生态岛,在长江大保护之前因过度开发而面临严重的生态破坏。如今,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在广阳岛徐徐展开。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年来,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主旋律,长江沿岸城市不断探索智慧水管家、攻坚战胜等创新城市污水治理模式。最新数据显示,长江干流国控断面连续三年达标Ⅱ类水质,证明了母亲河焕发活力。
记者追踪一滴污水净化之旅,从安徽六安到宜兴,每一步都见证了科技与环境和谐共存。
在六安,一处集控中心的屏幕跳动着数据,让每一滴污水都有它精彩旅程——节假日用水增加时,“智慧管家”调控供需;雨季来临时,它预测排涝区域,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我们借鉴电力系统管理方法,将城市污水治理进行‘一张网’统筹,使供排合一、厂厂联动、厂网协同构建新的城市水系统。”执行总经理黄荣敏表示。
截至4月底,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111个,小区生活污收集率从44.8%提升至67.72%,处理能力翻番至41.5万吨/日;黑臭河段14条全部整治完毕;积涝点22个也得到解决。
针对沿岸城乡存在的问题,如低收集率、高基础设施需求和效率低下的处理厂及产业链片段化,这些问题正逐步得到解决。“我们已与23市签署合作协议,在多地设立‘智能管家’公司”,王殿常说。
曲久辉院士指出:“健康的管网是河湖健康的关键。”因此,对于系统化治理思维成为共抓大保护重点之一。
王殿常强调:“70%投资投入于新型城镇建设,以提升现有设备。”
宜兴首座概念性污染物转变资源工厂展示了一种新的视角:将传统工业转变成绿色循环经济体制,让原来的废弃物变得宝贵。“这里不仅是生产再生的基地,也是一片充满创意的地方。”李激教授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