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一滴污水的净化之旅环保工程中的奇迹长江大保护一线上的生态守护者

春日暖阳下,重庆广阳岛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鱼儿在水中嬉戏,花朵绽放中蜻蜓翩翩起舞。

这片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生态岛,在长江大保护之前因过度开发而遭受严重的生态破坏。如今,却呈现出一幅恢复繁荣的田园风光。

围绕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旋律,长江沿岸城市正在探索智慧水管家、打响管网攻坚战、污水处理厂变为资源工厂等创新城市污水治理模式。最新数据显示,长江干流国控断面连续三年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使得母亲河焕发了新的活力。

记者采访期间深入相关省市,以一滴污水净化之旅体验了长江大保护的科技进步。

在安徽六安,一座集控中心通过智能调控系统监测每一次用水和排放,就像一个“生活管理者”,确保供需平衡;当雨量增加时,它会预测可能积聚的地方,并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以免造成内涝。

执行总经理黄荣敏说:“我们将管理电力系统的方式应用于城市污水管理,用‘一张网’实现供排合一、厂厂联动和厂网联动,让碎片化治理转变为精准治理。”

截至四月份,六安已建造100余公里雨污分离管网,并对111个小区进行改造,使城区生活污水收集率从44.8%提升到67.72%,处理能力从18.5万吨/日增至41.5万吨/日,同时14条黑臭河段完成整治并通过住建部复核。

为了解决沿岸城市存在的问题,如低效率的基础设施和分散式产业链,“我们与23个沿岸市签订合作协议,在多地建立‘智慧管家’公司”。“目标是让每个城市拥有统一规划、一套机制、一位管家,从源头修复环境。”董事长王殿常表示。

曲久辉院士认为,“健康的管网才能保证河湖环境健康”,因此系统化治理思想成为了共抓大保护重点之一。三峡集团计划将70%的大保护投资用于新型建设。

宜兴首座概念性污水资源处理厂展示了如何将传统工程重新诠释,将它变成能源生产点,而非仅仅是去除废物。这不仅传递了“污染物是资源”的理念,也融合了生态与生产,为居民创造了一种开放共享空间。

该工厂每天能产生2万立方米再生用水、0.8万立方米沼气以及有机肥料,这些都证明了其运营目标:自给自足且环保。在这里,每一步都是从“垃圾”向“宝贝”的转变过程,是一种不断创新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