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垃圾大国如何变身环保模范
在瑞士,一座名为澳奈的小城,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这座城市是中国王女士和瑞士布朗克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他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结婚,迁居至日内瓦州的小城澳奈。布朗克回忆起1990年,当时瑞士联邦颁布了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第一部法律,这一法规对改善当地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威廉·布朗克提到,在过去,人们习惯于将垃圾随意堆放在门前或街道上,而现在情况有了显著的改变。瑞士目前实行两种主要的垃圾回收方式:定点回收和上门回收。在这些系统中,对于普通生活垃圾,居民必须使用超市购买的指定袋装好后,将其放置在社区设定的存放点;而电子产品、家具等则需要预约相关公司进行上门回收,或按照特定日期和地点进行自助投递。
每周三,是专用于清理园艺垃圾如落叶、杂草等的一天,上午会有专车专人前往各个地区进行定期清理。此外,每家都需要亲自将垃圾运送到社区中心指定的投放点,并按规定整理后投入特定的容器中。而这些看似普通的地面容器实际上都是隐藏在地下的智能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异味,同时容纳更多废弃物防止溢出污染环境。
通过近三十年的不断宣传、教育以及督促,现在 瑞士居民们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从90年代初开始实施这一政策以来,大幅减少了乱扔废弃物的情况。央视记者薛婧萌指出,由于每年平均生产高达600公斤的人均废物产量,使得这片土地被誉为欧洲“最大的排水国”。然而,这些数字并未阻碍当地政府致力于建立完善管理体系与法律框架,以便更好地应对挑战。
依照联邦法律要求,每个州拥有自己的具体规定,而各镇则负责执行最低标准,并配备必要设施及监督检查。但马修·瑞尔国土局处长强调,这项工作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业,它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他表示,为让民众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政府正在探索新方法,如从小就教授环保知识给孩子,以及利用公共场所宣传手册和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尽管这个过程缓慢且充满挑战,但威廉·布朗克认为,在过去30年里,他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大多数瑞士人已经把正确分类作为一种态度与习惯,但是仍有一些心存侥幸或试图逃避责任的人群存在。在没有严格罚款措施的情况下,当地检查员会定期抽查并提供提醒以纠正错误行为。总之,不断加强监管以及提高公众意识是实现更佳环境保护的一个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