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1日
院士呼吁利用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积极应对农田残膜污染问题别让子孙后代承担遗留难题
院士陈学庚在新疆石河子市第十一次全国微灌大会暨中国塑协塑料节水器材专委会2017年年会上表达了对农田残膜污染治理的深切关切。他强调,必须综合施策、常抓不懈地解决这一系统工程中的法律法规、补贴政策、地膜减量化应用、可降解地膜应用等一系列问题。陈学庚曾在上世纪80年代与科技工作者共同研发出棉花铺膜播种机系列产品,为我国的地膜植棉机械化应用领域做出了贡献。
近年来,环境治理和残膜回收成为了他的心头之痛。陈学庚表示,他将余生致力于攻克农田残膜污染治理瓶颈,不希望把这个难题留给子孙后代。新疆大面积应用地膜种植已有30余年,对经济效益产生了巨大影响,但同时也带来了日趋严重的残膜污染问题。
陈学庚认为,要针对残膜治理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首先要树立全民土地保护意识,并明确规定农用地膜的强度,为秋后机械化回收创造条件。此外,还要确立“谁使用谁回收”的原则,对未能达到回收标准的地方进行经济手段处罚,对达标的地方给予奖励。
他指出,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如地胶减量化应用、可降解地胶应用等。目前目标是普通PE地膜的良好回收工作,即“不欠新账,逐步还老账”。此外,加大对可降解材料研究开发以及新型残模回收机械研发力度,也是重要任务之一,以提高作业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最后,他提醒,在选择不同作物时,要考虑其适应性和生长期需求,不一定需要使用所有作物都覆盖以土壤修复技术。这些建议旨在促进农业发展,同时保护环境,让子孙后代能够享有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