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新能源客车雷声轰轰引领国内绿色包装的经典案例在物品领域发声
2012年,中国新能源客车的雷声轰鸣,引领国内绿色包装的经典案例在物品领域发声。然而,在客车行业,这种产量不大的细分市场却频频吸引了行业的目光。这一年,也是另一阶段的起点,因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正式出台,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一份系统的“行动纲领”。
自2009年1月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启动“十城千辆”工程以来,我国已经有25个城市参与到这项浩大的示范工程。根据计划,每个试点城市推出了1000辆新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营,其中公交客车作为主要的示范运营车辆。
海格混合动力100台在海口上线,从2009年到2012年,“十城千辆”工程究竟拉动了多少新能源客车使用是否达到了预订目标呢?据报道,截至2012年6月,“十城千辆”共投入11104辆新能源客车,在25个试点城市中,位居前五名的是深圳、长沙、北京、杭州和武汉,其中深圳累计投放2050辆。
虽然“十城千载”的努力推动了我国保有量突破1万辆,但显然还未达到当初设定的目标,有专家评论认为,由于一些试点城市本身不具备条件,但地方政府好大喜功急于求进,因此造成骑虎难下的局面。
混合动力是新能源客车主力車型。在技术路线上,有过关于纯电动还是混合动力的争论。经过“十城千载”的推广,现在的事实已为这一争论定下了底。截至2012年6月,在11104辆新能源客车中,其中混合动力占绝对主流,其比重超过85%。
基于这样的现状,决定将混合动力公交(包括插电式)推广范围从目前25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城市扩大到全国所有城市。这符合我国当前的情况:纯电动技术尚未成熟且价格偏高,而混合动力技术成熟且价格略低,所以无论政策制定方还是运营企业更倾向于选择混合动力作为新的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一款气电混合动力的海格气电混 动 力 客 车开始受到一些运营企业青睐,如苏州和广东各有一批这种型号运行在公交线路上,该款具有高效率、高性能等特点,并享受国家42万元补贴,可以预见,它将继续成为未来几年的主流选项之一。
尽管实际效果并没有宣传那么理想,但是随着时间积累经验和数据,以及国家给出的明确导向,这些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而且由于雾霾天气日益严重,对环保优势要求也越来越高,使得这个市场仍旧充满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