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0日

社会关注低碳环保图片背后的钢铁企业超低排放问题

在近日举办的“钢铁行业超低排放与碳中和”线上研讨会上,上海青悦、绿行太行、绿满江淮等6家环保组织联合发布了《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第三方观察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根据前期制定并公开征集意见修订后的观察指标,共对排污许可证中涉及炼铁炼钢黑色金属冶炼与压延行业约800家企业展开了观察,并对其中64家企业进行了现场调研。

《报告》指出,当前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执行中还存在如下问题:有组织排放还存在超标排放情况;无组织排放环节多,分布散,总量大,监管难,难追溯核查,比如运输环节运输量大,物料种类多,公转铁和公转水方面进度有限等问题。

有组织排放基础工作不到位,无组织排放运输清洁化不到位

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是指对所有生产环节(含原料场、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轧钢、自备电厂等,以及大宗物料产品运输)实施升级改造,大气污染物有组织 排放、二氧化硫、三氟甲烷以及无机酸气体的无 组织 排 放以及运输过程进行全流程控制。

根据调研结果,在有组织 排 放方面,最大的问题是 排 污 许 可 的 基 础 工 作 没 有 到 位。在自行监测数据有效率方面,其中768家钢铁企业的自行监测数据平均有效率仅为27.94%。相当程度上存在未公开自行监测数据,有些省级自行监测平台不稳定或访问受限,有些企业的数据无法进行统计计算,因此,对于社会公众来说,更难以判断这些企业的实际情况。

同时,《报告》显示,以企业数量计的达标 排 放 率 和 超 低 排 放 达 成 率 分 别 为 14%和3.5%,如果以许可 排 放 量 计 算,则达成超低掺杂要求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分别占比0.4%、一2.53%和0.48%,这表明目前各项措施仍需加强。此外,在执行报告发布方面,也发现接近37%以上的企 业 没 有 发 布 年 报 或 季 报 等信息,这对于评估整体执行效果带来了不利影响。

在清洁运输管理方面,有一些车辆没有门禁视频监控,从而躲避检查,同时铁路水路运输也缺乏标准,这导致部分工业区内仍然存在烟雾逸散现象。至今,只有15家steel enterprises完成了全流程或部分流程改造并向中国steel industry association官网进行了公示,而一半以上被调查的小型及微型发电机组没有实现供暖季节运行限制,还有一些地区由于资金不足,没有完全按照规定建设废弃矿井填埋处置设施等问题尚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