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助力渝东南山区乡镇土壤合理采样揭示重金属污染隐患
为了全面了解乡镇尺度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状况以及如何合理确定土壤采样数,研究团队在重庆市黔江区舟白镇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他们收集了320份表层土壤样本,每份样本的取样深度为0到20厘米。通过对这些样本中的不同重金属元素(铬、锡、汞、砷、铜、锌和镍)含量和pH值的分析,研究人员揭示了这些指标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成土母质和人为活动如何影响这些元素的存在。
利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法,研究者们得出了结论:成土母质是决定这片区域中某些重金属元素如铬、钛钨铁矿等含量及pH水平主要因素,而其他如汞、砷以及一些微量元素则受到更广泛的地质背景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影响。
通过计算内梅罗指数,这项研究还评估了该地区土壤中不同重金属污染程度。结果显示,在这个区域内,对于大多数重要的地球化学参数,只需250个代表性点位就足以捕捉其基本趋势。这意味着对于决策者来说,不需要大量资源来确保数据质量。
此外,该研究发现该地区南部部分地区遭受较高程度的污染,而中心地区则相对较清洁。在检测到的所有有害物质中,有些甚至达到“中度”或“严重”污染水平,其中尤以二叠纪地层最为显著,这进一步强调了解区域的地质历史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总之,该项目提供了一种有效而可靠的手段来评估并管理这一乡镇范围内的大型环境监测计划,为未来可能实施的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