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低碳生活照片真实点的PM2.5为何下降32减排是主因吗
为了探索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最有效策略,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其中,什么因素对2013-2017年间中国PM2.5污染改善产生了最大影响?日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课题组、贺克斌院士课题组以及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2013-2017年间中国PM2.5空气质量改善的驱动力》的论文,对这段期间全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的变化进行了评估,并分析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各项政策对这一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气十条”实施后,全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从61.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2.0微克/立方米,即下降32%,减排是导致这种改善的主要原因。
通过观测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可以验证“大气十条”目标得到了超额完成。在实施过程中,每一项政策都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中工业行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落后产能淘汰以及民用燃料清洁化四项措施尤其显著。这些措施分别使全国人群PM2.5浓度暴露水平下降了6.6、4.4、2.8和2.2微克/立方米。
尽管如此,当前我国还面临着空气质量管理进入PM2.5和臭氧协同防治“深水区”的挑战。此外,不少城市仍然存在高浓度的PM2,5问题,因此进一步加强控制工作至关重要。未来,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需要继续优化能源结构,加快产业升级,以及推动交通运输方式向绿色方向转变,以实现全面提升空气质量并确保长期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