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31日
绿色消费带来的益处是什么PM2.5下降32减排成为了关键因素
为了探索促进空气质量改善的最有效策略,近年来,一系列政策措施被逐步实施。其中,绿色消费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如何在提高空气质量中发挥作用?日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课题组、贺克斌院士课题组、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2013-2017年间中国PM2.5空气质量改善的驱动力》的论文。这项研究评估了2013-2017年间我国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改善情况和健康效益,并定量分析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各项政策对空气质量改善的贡献。
研究发现,“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全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从61.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2.0微克/立方米,下降32%,减排成为了中国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观测数据证实“大气十条”的目标超额完成,而不仅仅是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些地区都实现了显著提升。在这一过程中,每一项政策措施都对总体效果产生了重要影响。
然而,即便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仍然面临着严峻挑战。目前,我们正处于进入PM2.5和臭氧协同防治深水区的一步。在这方面,虽然我们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乏足够的资源进行调控,以及存在多种复杂因素导致难以控制,这使得当前我们的工作依然非常艰巨。
因此,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我们必须继续加强非电工业行业控制政策,加快推动农业和畜牧业氨排放治理,同时要更好地释放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规模潜力,以此来确保全国范围内持续稳定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最终达到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