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绿洲浙江不懈追求碳达峰目标
在浙江,政府部门与企业合作推动碳达峰行动,全力以赴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将“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作为“十四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之一,旨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并促进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为绘制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打下坚实基础。
为了快速推进这一过程,浙江省委、省政府领导层紧密研究部署了碳达峰工作,强调需尽快准备关键政策措施并系统地推进行动方案编制。他们采取了特别措施,以促进能源、产业、建筑等领域的低碳转型,为实现全省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奠定良好基础。
对许多居民来说,“低 碳环保”并不陌生。例如,在湖州安吉余村,一系列创新做法使其成为全国首个近零排放社区试点。该村通过智慧农业、家庭农场及休闲观光等手段,不断拓展产业转型通道,成功构建了乡村低 碳产业体系。
林业作为一种有效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在安吉县,这一理念得到了完美体现,它率先开展竹林植树项目,并成为了全球首个竹林植树示范区。此外,还有富阳银湖智慧园区、嵊泗县嵊山镇海洋养殖以及长兴县画溪新能源基地,都积极参与到这项努力中来。
2019年6月5日,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环境保护活动上,每位参与者都收到了一个小卡片,上面印着“个人碳中和荣誉证书”,表明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已被所购买的塞罕坝造林项目抵消。这标志着本次活动实现了自给自足式的净零排放。在2020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也实施了同样的策略。
随后,在丽水市遂昌县高坪乡举行了一次启动仪式,将公共机构推向绿色低 碳之路。这不仅限于会议组织,更是整个公共机构日常运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节能减少排放或购买额外的碳汇来抵消温室气体影响,是确保每一次会议都能实现净零排放的一个关键步骤。
从2007年起,浙江就开始应对气候变化并进行节能减排工作,并成立了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在2014年发布《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3-2020)》后,该省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此外,由于相关政策要求,对于未来的计划也有更为清晰的人口普查数据预测,从而更加精准地设计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下的解决方案来管理资源分配,使得这种综合性的管理效率更高,同时也更加符合环境保护标准。
未来,丽水市计划建立一套集配网自动化全覆盖、高效调控指挥、一站式虚拟电厂技术应用于一体的大型微电网模式,以及利用数字化信息系统与市场化管理机制,使得原本无序分布的小型风电站、大规模太阳能发电站以及散布在各处的小户用设备能够协同工作,以此形成一个既安全又高效运行且具有弹性的智能电网系统,最终实现100%可再生能源供电,同时保证用电单位之间友好的互动,从而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节能城市未来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