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6日
携手共治让更多碧水蓝天与小学生环保照片齐聚一堂共同绘制绿色地球的美丽风景
京津冀协同发展七年:天更蓝水更清的故事
从2015年开始,京津冀区域共商大计,携手解决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经过一番努力,现在回头看,这片土地上PM2.5浓度下降了51%,水质达标率提高到了64.5%。
在这场生态环境的改善过程中,机制创新成为了关键。在北京永定河段,一些天鹅和白琵鹭重新找到了家园。这是因为生态补水工程成功恢复了湿地生态系统。现在,这里已经成为鸟类繁殖和栖息的天堂。
政策层面的协同行动也十分重要。国家层面推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三地政府签署了林业生态率先突破框架协议。而省级环保部门则联合签署了《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
财政支持也是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力量。天津和河北通过引滦入津项目共享资金,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提供支持。此外,北京还向河北支付生态保护补偿款项,以促进流域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在区县层面,各地之间也加强了合作,如宝坻区与通州区、三河市签署联防联控协议,以及承德市与密云区、怀柔区签署潮河流域联建联防联盟协议等。
标准统一也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基石。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三地同步施行机动车排放限值,不再有差异。这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要求,更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
最后,在联建联防方面,每一次沟通都会带来新的发现,如密云、怀柔与承德三方监测数据共享,使得对重污染天气预警更加准确。此外,加强执法合作,让每一个环节都能及时响应环境问题,是实现绿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