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与中国风景园林的未来
内容摘要通过分析园林、景观、风景园林等几个术语的缘起、演变和优缺点,指出综合性是风景园林学科的突出特性,而中国风景园林有着自己以辩证的综合性思维和实事求是方法为传统的特长。在摆脱封闭守旧文化环境的羁绊和掌握现代科技发展的成果后,中国风景园林必将超越以个人表现和式思维为特征的所谓西方工业时代景观设计,再创辉煌。 1问题的提出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能够听懂英语的人还很少,在一些学术会议上,许多英语专业人士将landscapearchitecture(LA)翻译成风景建筑,而听者则茫茫然;与此同时,我国的一些学者已经正式将LA翻译成景观建筑,于是我感到如何正确翻译LA是一个大问题。受到程世抚先师教诲的影响,我写了一篇文章,专门讨论LA的翻译问题[1],当时的重点是放在对architecture的理解上,主要阐述不能将architecture翻译成建筑,也不好将LA翻译成园林,没有太注意landscape,所以文中写道“将landscape翻译为风景或景观是贴切的”。两年前我还在为用景观学、景观规划设计之类词汇代替园林学现象的出现而高兴。 没想到,随即对landscape的理解出现了大麻烦,发生在2004年的一场大讨论,促使我对景观一词进行认真的反思。现在,景观建筑或景观学这个专业已经在许多学校成立,据说是landscapearchitecture的对口。我还听说有的工科院校学生高傲地对农林院校的人讲:我们是搞LA的,而你们搞的是风景园林(指landscapegardening,这是一种轻率翻译,见后文)。于是,本来以综合性为优势的一个学科,现在的却越来越大,这到底是福还是祸? 近来参加的多项招标和竞赛评比使我深切地感到:新奇的创意,漂亮的平面构图,成了夺标的不二法门,而这两项对于改善实际的人居环境并没有多大意义。同时,能够真正改善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本领却被视为老土和过时,不再被学生和青年设计师甚至一些专家所重视。实践的发展使我越来越觉得这绝不是一个好苗头,晚说不如早说,以免后患无穷。 2现代景观设计的贡献 2003年底,澳大利亚的贝思(Pace)出版有限公司汇编了一本《亚太景观》(于2004年初出版),请我作序。我在其导言中写道:“现代景观设计带给我们的变化,首先是观念上的:宏观的观念,生态的观念,构成的观念,文脉的观念,民众参与的观念等等;其次是创作方法上的:创意―布局―空间―构图的设计路线,区域―边界―路线―节点的思维方式,马克笔、油画棒、CAD的表现方法,金属、玻璃、拉膜、塑料等现代材料和木材、岩石、黏土、乡土植物等原始材料的大量使用,以及一些现代光、声、水、电技术的普遍侵入等等;所有这些凝结成五花八门的主义: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极简的、高技的……,为景观设计者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可能性。”我想,凡是经历过20世纪中叶我国园林事业艰难而封闭的发展历程的老同志都会同意,这一段文字是对改革开放后引进的现代景观设计实事求是的赞语;那些接受现代景观设计教育的人也会承认,这一段总结还是比较全面的。 但是,在导言的最后我又写道:“经过打破坚冰,破除闭锁,在广泛地汲取了世界各地文化精华后,伴随着中国经济、文化长时间高速发展的罕有机遇,曾经创造过具有世界最高水平古典园林的中国人肯定能够开创出景观建设的一片新天地。”细心的读者会想到,这段话的背后,隐隐透露着对所谓现代景观设计的批评。 3景观一词的来源与局限 景观是什么?景观不像园林是个中国古语,它完全是个新词,是20世纪初日本人对landscape的翻译[2]。现在看来,这个翻译就像日本人把architecture翻译成建筑一样糟糕。我曾多次讲过,梁思成先生将architecture翻译成营建学是正确的,囊括了规划设计(营)和建筑工程(建)所包含的各种学问[1]。而反观建筑一词,建和筑都是同一个意思,同义反复,特别中文建筑一词还含有architecture词义中根本没有的建筑物(building)的意思,更是导致了大量的混乱。 何谓景?景的本意是光,《说文》:“景,光也。”段玉裁注:“光所在处,物皆有阴。”有光必有影,光和影共同成就了象,所以景具有象的含义。何谓观?《说文》:“观,谛视也。”谛的意思是审视。由此,观也引申出景象的意思,王安石名句:“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所以景观二字也有很大同义反复的成分,一般用一个景字已经足矣,如城景、街景、海景等。 解放前出版的《辞源》一书没有收录景观一词,解放后出版的《辞海》才有了对景观的解释,基本认定是个地理学的词汇,指一种客观事物。英文landscape的含义是视野中的一片土地。land是一块地,-scape一说是源于-scope,一说是源于-ship,反正是“看起来”或“样子”的意思,也就是景。在scape前面上land,硬译成大地景观或地景是比较准确的,翻译成风景就生动起来,兼具信、达、雅的味道。当我们跟随日本人把landscape不准确地翻译成景观时,就只剩下词尾-scape,丢掉了前缀的land,必然会带来一些后遗症。如把汉语的海洋景观、城市景观和街道景观等硬译回英语,就成了sea-landscape,city-landscape和street-landscape,岂不贻笑大方! 英文的landscape源自德文的landschaft,而德文又源自荷兰语,其原意是陆地上由一些住房、围绕着住房的一片田地和草场以及作为背景的一片原野森林组成的集合[3]。出于一个海洋民族从海上看到陆地的欣喜心情,当他们开始以审美和艺术的眼光欣赏这样的一片土地时,风景的意义便出现了,随之出现了风景画。此后,作为自然科学的地理学和生态学先后采用这个词为自己服务,使其成为一个失去主观审美内涵的纯客观的词,含义发生极大变化。因此有了景观具有艺术、地理学、生态学3种含义的说法。 当英国人把landscape和gardening联系在一起提出landscapegardening的概念,甚至以后和architecture联系在一起提出landscapearchitecture的概念时,landscape始终采用着这个词最早的风景的含义。英文landscape还没有给人以强烈的唯视觉的感受,因为里面有一个land成分,而且它自古就含有风景的意味。但汉字的景观一词却有着强烈的唯视觉意味,因为它不再依附于土地和生命。顺而推之,造景就是人工制造一片吸引或刺激眼球的东西。我想,这样去理解所谓现代景观设计的内核并无大错,大多数教师、学生、设计师都在围绕着这个核心孜孜以求地努力着,也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景观一词已经非常流行,特别受到设计者的厚爱,并影响到广大学生的学习倾向。但是,当景观一词普遍取代了风景园林的概念之后,显然会带来普遍的误解,以为LA就只是造供眼睛观看的“景”,生活和生态都成为景观的衍生物,成了次要的、附带的东西。这种误解已经带来了很多危害,而且还将继续带来更多的危害。给我思想以巨大震动的是最近进行的佛山市中心公园的国际招标,在景观概念的引导下,中标的竟是一个既不生态,也不人性,不理解室外空间,不懂游人心理要求和行为规律,更不懂园林艺术基本原理的方案。 大众传播学告诉我们,望文生义是一般人的天性,可以定义景观已经包容了生态的理念,就像也可以定义园林涵盖了大地规划一样,但是广大青年、干部和老百姓怎样理解又是另一回事。园林不是少数专家书斋里的研究对象,而是关系大众的普及事务,我认为这类事物的术语标准应顾及群众的理解,硬性规定是没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