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探讨电除尘技术在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问题
。从1907年发明第一台电除尘器至今,电除尘技术飞速发展,尤其在火电厂、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化工、造纸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980年,H. Hoegh Petersn精辟地概括了当时电除尘技术的现状,并提出宽间距、予荷电、高脉冲等新趋势,这些发现得到了同行的认同。
G. Heinrich的试验中,将原有设备通道加宽一倍,每隔一排去掉一排极板,再调整反电晕极,可以显著提高收尘效率。这项突破性的进展打破了传统观念,使静电收尘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予荷電技術最初在美國和日本针對雙區靜電除塵器提出,並能改善對高比電阻粉塵的收集性能。我們1984年的試驗表明,粉塵粒子在電晕區內不能全部達到理論上的饱和荷電量,因此予荷電技術的採用對一般線板型電除塵器也是必要的。
脈衝供應已於20世紀80年代初達到商業應用階段,它通過無火花放鬆峰值壓力來提高粉塵粒子的荷載,並使其獲得更大的運動速度,以此提高收集效率。寬通道、予荷電與脈衝供應三項技術的提出與應用,使得電子清潔技術取得顯著進步。在測定電子清潔器模型上其收集性能時,可發現隨時間變化。初始時期極板可以被視為乾淨狀態,其收集效率較高,可達99%;然而隨著運行時間增加,這個數字會逐漸降低,如圖1所示,在90分鐘後,由99%下降至93%。
這種效率隨時間下降是由於極板表面積累厚度增加導致傳導困難而形成逆作用力的原因。此外,我們研究了非穩態過程,即當極板表面積累厚度增加時,其影響以及如何通過調整工作壓力來維持或恢復穩態過程。實際上,我們發現工作壓力需要保持在一定範圍以避免逆作用力的出現並維持穩態過程。
此外,我們還研究了粉末層表面的積累特性,以及它如何影響物體間接觸點之間產生的靜 電場強度及物體之間的一般場強度。我們發現在某些情況下,這種場強度可能會導致材料損壞,而我們正在研究這方面問題及其解決方法。此外,我們還探討了一些特殊材料(如塑料)使用作為容納媒介是否可以減少或者消除了這種損壞風險。在未來幾個月裡,我們將繼續進行相關實驗,以確定哪些材料最適合使用作為容納媒介,以及他們是否足夠安全且有效地保護人類健康和環境安全。我希望我的研究能夠幫助其他科學家了解更多關於這個領域,並開啟新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