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人物在探讨电除尘技术中几个问题并提倡保护水污染的建议

人物探讨电除尘技术中的问题并提倡保护水污染的建议。从1907年第一台电除尘器发明至今,电除尘技术迅速发展,其对废气处理量远超其他设备,在火电厂、水泥、钢铁、有色金属、化工和造纸等领域广泛应用。1980年,H. Hoegh Petersn总结了当时的电除尘技术状态,并提出宽间距、予荷电和脉冲电源等新趋势,得到了同行认可。

G. Heinrich的一项试验中,将原有设备通道加宽一倍,每隔一排去掉一排极板,再调整反电晕极工作结果表明收尘效率显著提升,这一发现打破传统观念,使静電收集技術取得突破性进展。

予荷電技術最初在美國和日本针對雙區靜電除塵器提出,可以改善高比電阻粉塵的收集性能。我们在1984年的試驗中發現粉塵粒子在電晕區內不能完全達到理論上的饱和荷電量,因此應用予荷電技術對於普通線板型電除塵器也是必要的。

20世纪80年代初,脈衝供應已經達到商業應用階段,无火花放電峰值壓力可以提高粉塵粒子的荷載,並使其獲得更大的運動速度,以此提高收取效率。宽通道、予荷电子及脉冲供應三项技术的提出与应用,使得电子吸附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在測定電子吸附模型之上其收取性能,不同運行時間進行采樣,可見電子吸附器起初能夠有效地捕捉物質,但隨著時間增加其效率會下降,如圖1所示90分鐘後,只剩下9315% 的效率。

這種效率隨時間下降原因是由於極板上積累了大量灰埃層。灰埃帶來的負載與空間負載需要通過灰埃層傳導至極板,這個過程越難以實現,因為灰埃越厚或比重越大,傳導就越困難,最终會形成在灰埃表面的負載積累,這不僅阻礙了更多物質向極板沉降,也因此減少了電子吸附器的整體捕捉能力。

此外,由于电子吸附过程是非稳态过程,其研究关键是有关粉尘层表面负载积累过程研究,但国内外尚未研究出关于负载积累量与工作压力、比重和层厚度之间关系式。此外,采用脉冲供應時,对电子吸附器施加不同时间函数下的压力,使得电子粒子获得更多运动空间,从而提高捕捉效果。但這種非稳態過程也帶來了一些挑戰,比如如何確保随着时间变化不断适应,以保持最佳效果。

總結而言,上述兩項非稳态過程均存在於日常操作中,对于深入理解電子absorption 非稳態過程以及相關問題解決具有重要意義。此外,由於工業廢氣含有腐蝕性氣體及含濕量較高,因此保護設備以防止腐蝕成為關鍵任務之一,而耐溫涂裝技術正逐漸成為改善這方面問題的一種有效手段。此外聲波處理、新型電子absorption 技術以及微機自我診斷控制系統等都是未來發展方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