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广州市政总院王广华探索污水处理行业未来一技术创新与行业前景分析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在2000年前后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因城市扩张而被城区包围,这些“城中厂”面临着传统地上式污水处理厂的问题,如占地面积大、臭气和噪声污染严重,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地下式污水厂应运而生,它通过公共设施的地下化实现了功能与生态共存,为城市中心城区的污水系统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全球已有10多个国家稳定运行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超过200座,其中芬兰、瑞典、韩国、日本等国家应用最为广泛。而我国也拥有50多座稳定运行中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具有显著特点:

占地小:比如京溪地下污水厂单位容量占用面积仅为传统地上型的一半。

隔离防治:池体盖层除臭,加上箱体密封,双重隔离和多重除臭有效解决传统地面上的恶臭问题。

减少噪音:双层封闭隔离,控制车间噪音。

美观景观:无需大量池塘构筑物,只需园林绿地和花园环境,使得人们对此类设施产生全新的认识。

与周边协调:改善空气质量、减少噪音,对周边环境有显著提升效果。

提升区域价值:良好景观辐射周边土地,有助于提高区域综合价值。

然而,由于开挖基坑深度较大且施工复杂性高,其建设成本及运营费用相较于其他类型更高。因此,适合以下情况使用:

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土地短缺时必须“见缝插针”新增设备的情况下;

城市规划滞后需要新建或改造高标准污水处理设施时;

城市综合体、新建CBD或住宅区配套建设时;

公园、绿带等用途的地块上进行新建;

结合停车场、运动场等市政设施共同开发时。

关键技术创新方面包括:

建设模式创新,以集约用地为核心,将更新改造与生态景观结合起来;

总体布置创新,将各种设备组团化并垂直布局,以节省空间利用率;

污水处理技术采用MBR或MBBR工艺,以及反硝化滤池工艺,以提高出water quality;

4 通风系统采用机械进风排风方式,同时设置分立的除恶臭抽吸系统以减少设备容量并便于管理;

5 消防设计按一级保护对象设计,并设置自动报警系统;

6 防涝体系包括进入闸门、二级供电电源及排空泵房;

7 地下箱体结构采用混凝土强度等级C30至C35,并采取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