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4日

广州市政总院王广华探索污水处理新工艺一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许多在2000年前后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因城市扩张而被城区包围,这些传统地面式污水处理厂面临着占用大量土地、产生噪音和恶臭、降低周边土地价值等问题。因此,地下式污水厂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新趋势。

全球已有超过200座稳定运行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其中芬兰、瑞典、韩国、日本等国家应用最为广泛。我国也拥有50多座稳定运营中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它们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果。

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占地小:单位水量占地指标仅为传统地上式的1/5。

隔离与隔离:池体加盖除臭,再加之箱体密封,双重封闭隔离和多重除臭根本解决常规地面恶臭问题。

隔音效果好:双重封闭隔离,控制噪音。

地面景观优美:没有众多池塘构筑物,而是园林绿地或其他花园环境。

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改善空气质量、噪声水平以及景观环境,大大受益周边区域。

提升区域综合开发价值:良好景观辐射周边土地受益,提升城市区域价值。

然而,由于开挖基坑较深且施工难度大,工程投资费用高,因此适合以下情况:

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土地稀缺时必须“见缝插针”新增污水处理厂。

城市规划滞后造成需要新增高标准污水处理厂时,“主动”采用地下方案可能是唯一选择。

城市综合体、高标准CBD、新建住宅区配套建设高标准污水处理时,为提高区域整体标准与综合价值而设计考虑潜在空间共享可能性。

在公园绿地等用途的地块上新建不影响现有功能及美观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建设。

关键技术创新包括:

(一)建设模式创新

集约用地新模式,将污水处理设施与城市更新改造相结合,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二)总体布置创新

采用集约组团化布局共壁合建箱体结构,以节约用地并实现设备间间接耦合作用。

(三)工艺创新

MBR工艺因其出流量小、剩余固废少、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及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被认为适用于设置于地下;反硝化滤池工艺则具有生物脱氮除磷功能,同时去除TN, TP 和 SS,从而提高出液质量;同时还应对通风系统与除臭系统进行创新以减少设备容量并便于管理;消防系统应符合建筑防火分类要求,并确保安全出口设置完备;防排烟系统应按防火分区设置机械排烟系统及补风系统以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此外,还需关注超长结构裂缝控制措施,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变形缝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