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政总院王广华推动地下式污水厂建设与创新提出10条治理水污染建议一关键技术突破
王广华:推动地下式污水厂建设与创新,提出10条治理水污染建议(一)关键技术突破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使得许多在2000年前后建成的污水处理厂面临着被城市发展区域包围的问题。传统的地上式污水处理厂由于占地面积大、臭气和噪声污染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了土地综合价值,因此选择适当位置建设成为了一个瓶颈问题。
此时,地下式污水厂应运而生,它是国际大城市规划发展中公共设施地下化的一个重要方向。这种设计将解决地面式处理厂环境影响问题,为城市提供了一种新趋势和新需求。
目前,全世界已经有十多个国家稳定运行着200余座的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其中以芬兰、瑞典、韩国、日本等国家应用最为普遍。我国也有50多座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处于稳定运行中,也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效果。
以下是关于这类技术的一些特点:
占地小
比如京溪地下泵站单位流量占地指标仅为0.18m²/m³,与传统地上类型相比,只需1/5的空间即可实现相同功能。
隔离除臭
池体加盖除臭材料,再加之箱体密封,可以有效隔绝恶臭,并通过多重封闭隔离根本解决常规地面恶臭问题。
减少噪音
双重封闭隔离可以有效控制车间噪音,从而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干扰。
地面景观优美
没有大量池塘和构筑物,这使得底层能够改造成园林、绿地或其他花园风格,有助于改变人们对此类设施的心态认识。
与周边环境协调共存
改善空气质量,加强居民生活质量,同时提高周边土地利用率,对周围社区产生积极影响,是未来都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方向。
然而,由于开挖基坑深度较大,施工难度也更高,因此成本也会增加。因此,该技术适用于:
城市快速发展导致土地稀缺地区需要新增或扩建现有工艺。
城市规划不足导致必须“见缝插针”增设新的工艺。
在进行城市更新改造过程中结合生态景观营造。
在公园或绿带等用途性质的地块上建立新的工艺。
结合停车场、运动场等其他市政设施共同使用以提高整体开发价值。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技术将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索,以成为一种前瞻性的建设方式。这不仅对于提升区域整体标准,而且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