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8日

南京日夜不停无线环境监测守护汛期水质安全

在南京的江宁区,随着梅雨季节的到来,防洪工作进入了高峰期。生态环境部门迅速响应,将全市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防汛Ⅱ级。这一举措旨在确保汛期水质安全,不让降水带来的压力影响环境监测工作。

记者紧跟在南京生态环境部门后面,一起进行实地探访。7月16日上午,太阳还未完全升起,但已经有生态环境保护人员开始他们的一天工作。在四横沟附近的一个排涝泵站旁边,一位叫周小虎的监测员正准备进行第一次采样。他打开一个小桶,从河里取出一桶清澈透明的水,然后将多参数快速测定仪放入其中,这个仪器就像是一个小型化实验室,可以即时读取几项重要的水质指标。

“温度是24.3摄氏度,溶解氧为2.75毫克每升,对于鱼类来说,这样的条件还是可以呼吸。”周小虎说着,同时检查着仪器显示出的PH值,“7.54,是适合生活和生产用的标准。”

采样完成后,他将数据记录下来,并把样本装入容量约500毫升的小瓶中,每个瓶子都加了一些特殊剂料,以便送往实验室进一步分析。“我们要保证每次采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他解释道。

与此同时,在不远处,一辆载满设备的小车正在等待启动,它们会被派往其他排涌站继续执行任务。这些设备包括各种传感器、测试箱以及能提供移动办公空间的小型车厢。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确保即使是在暴风雨中,也能及时收集到必要的数据。

据了解,每天晚上6点前,他们必须将所有收集到的信息汇报给相关部门。这是一份繁重而又重要的任务,因为它们关系到整个城市乃至更广泛地区的人们健康和安全。

根据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全市共设立了现场监测组、分析化验组及数据报送组,每天对32个重点断面进行全面监控。此外,还成立了一个特别团队专门负责处理突发事件,他们随时待命,无论何时何刻,都能够迅速行动起来,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贡献力量。

对于如何做好这项艰巨任务,居小秋表示:“从6月23日开始,我们部署了两次日常监测,即使是平常时候也如此频繁,更不要说是在暴风雨来临之际。当我们的警报系统发出信号,我们立刻增加检测次数,让每一次数值都成为保障人民健康所需依据。”

这样的严格措施不仅体现了南京对环保事业高度重视,而且也是对自然界最深刻尊重。在这个充满挑战但又充满希望的地方,每个人都在默默地为保持清洁、健康的地球奋斗。而无论未来怎样变化,只有一件事是确定无误:当下这一刻,我们必须以实际行动守护我们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