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沙湖景区建设湿地鸟类博物馆 强调低碳生活理念
宁夏沙湖景区建成宁夏湿地(鸟类)博物馆 强调低碳生活理念
人民网银川10月25日电(记者周志忠)积极探索资源保护和利用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进一步增强风景名胜景区湿地生态保护、湿地环境教育和生态旅游等功能,国家5A级旅游区沙湖在景区内原迪邦观光塔基础上,改造建设成宁夏首家湿地博物馆。
宁夏湿地博物馆建筑面积4520平方米,总投资2500万元,为两层钢混结构,主体顶部为穹型网架结构玻璃幕墙装饰。外观立面以沙湖苇、鸟、水、沙为设计元素。馆内大厅以鸟巢为视觉元素。周围以沙丘为主造型,以沙漠色为主色调,使博物馆和沙漠有机结合起来,与周边环境配合得天衣无缝。
宁夏湿地博物馆内分为湿地与鸟类知识介绍、人鸟同乐表演、鸟类生态行为观察、4D科普教育电影厅及购物区等六个功能区,其中4D电影厅计划投资300万元用于播放世界著名湿地及鸟类相关知识。在丰富游客旅游体验并增加生活情趣的同时,我们努力唤起广大游客尤其是青少年朋友关注鸟类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宁夏湿地博物馆是目前我省建筑规模最大、展示内容最丰富科技手段最先进以及科普教育最生动的一家专业化湿地博物室。这座新建的美丽之宫减少了游人的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为野鸭们营造了更好的栖息场所,同时也使这片平静而又迷人的草甸带来了更多活力与生命力的激发。此外,它还成为了一次重要的事业,对于展示我们如何既有效利用我们的自然资源,又不损害它们至关重要。这一举措不仅对当地球球上的其他地区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从中获得灵感的地方,而且它也是西北地区珍贵生物遗产“基因库”的宝贵见证。
国家5A级别评定得到的大型娱乐目的性休闲项目,是我国西北区域特别是山西省的一个非常受欢迎且具有重要意义的人文考古研究中心。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优越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成为了拥有众多稀有的植物种子和动物种群的地方,每年吸引着无数来访者的目光,这里被誉作真正的人间天堂,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国内外旅客前来参观探索。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益严峻,“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乃至每一个公民都必须思考的问题。而作为这一主题下的一部分,这个新的展览空间正试图通过让人们了解到这些珍稀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以及他们对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从而提高人们对这种珍稀动物及其栖息环境保护工作的认识,并鼓励大家参与到这种活动中去。
因此,不仅这个展览空间本身就是一种推广绿色出行方式的手段,也是在宣传节约能源使用习惯,同时也在提醒大家要更加重视那些正在消亡或濒危生物群落,如同尼泊尔红麂这样的物种,而不是只关注那些常见或容易捕捉到的动物如黄雁或者白鹅一样;因为即便是一些看似不那么敏感的小事,如是否选择用纸箱包装或者是否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都能反映出我们对于地球未来负责程度,也能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气候变化状况。而这个展览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诞生的,让所有参观者都能深刻体会到人类如何共同维护地球母亲,让她能够继续给予我们生命所需的一切:空气清新、大量水源、小小阳光温暖以及充足食物供应。如果说这个展览是一个关于人类责任感提升的手工艺品,那么它就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即让每个人都意识到自己对于地球健康所承担起应尽责任,在遵循环保政策方面做好准备,并将这些改变融入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公共场合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