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3日

为什么要保护大气环境就像修复一艘船必须从基层开始打桩缺乏基础研究如何说服公众生态赶海一样

无境深蓝项目官员余思琪坦言:“网友的这些质疑正好点出了当下生态友好型赶海倡导的难点:由于缺乏严谨的学术研究来论述休闲赶海对潮间带生态的影响,面对大众合理的休闲娱乐需求,我们难以提出适合所有海滩、具体到物种、尺寸、数量的操作性指引。”相关基础研究少,学界能否回应业界期待?

事实上,公众的休闲赶海,对生态环境有利有弊。科学的赶海对海洋生态环境有修复效果,有节制地拾取海获能促进海洋生物链的良性循环,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及孕育有积极作用。而在资源丰富的地方则可能会破坏当地生态平衡。

然而,我国沿岸各地近岸水域千变万化,不同地区适合不同程度和方式进行游客接待和管理。“需要根据各地不同的环境状况和生物结构,具体分析当地是否适合赶海、多大规模是环境友好且可持续。”山东大学教授王亚民表示。但这也正是困扰余思琪和同事们的问题——缺乏基础研究支撑。

国内有关生态友好型追逐活动很少。王亚民认为:“我国虽然在近年来加强了对此类问题领域的人力投入,但相比之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差距。”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无境深蓝团队积极宣传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并搜集梳理信息,为游客提供避开“雷区”的指导图集。此外,还有一些科技中心与渔民合作社合作,将本土智慧与科普结合起来,为游客提供既有科学性又具有本土特色的体验活动。通过这样的措施,无境深蓝希望能够更有效地开展科普宣传工作,并减少因缺乏科学依据而导致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意识到了科普宣传必须抓紧跟上新情况,这对于推动一个更加可持续发展模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