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3日
缺乏基础研究如同海滩上无根的沙堡无法说服公众参与生态守护
然而,无境深蓝项目官员余思琪坦言,由于缺乏严谨的学术研究来论述休闲赶海对潮间带生态的影响,他们难以提出适合所有海滩、具体到物种、尺寸、数量的操作性指引。相关基础研究少,学界能否回应业界期待?事实上,公众的休闲赶海,对生态环境有利有弊。
周志琴所主持的科学赶海不仅对海洋生态环境有修复效果,还能促进生物链良性循环,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及孕育有积极作用。而王亚民教授则认为,在资源丰富地区适当开展休闲赶海,则能促进生物演替,如在某些近岸水域因氮磷含量较高导致生物过度繁殖时,适当捡拾恰恰可起到促进生态系统再平衡作用。但国内有关生态赶海的研究很少,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存差距。
困境之下,无境深蓝如何开展科普宣传?余思琪说:“国内休闲赶海走红和乱象,让我们认识到科普宣传必须跟上。”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余思琪梳理欧美国家相关法律条例后发现,它们不仅规定了禁止区域、捕捞限制信息,还设计App提供捕捞限制信息;向游客发放宣传手册进行科普;设立部门提供咨询服务。此启发了余思琪和同事们,他们聚焦保护区,并指导公众避开保护区,以临高白蝶贝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无境深蓝团队积极宣传并绘制《社交平台常见保护区赶海点图集》,提醒公众避开“雷区”。而智渔中心则与渔民合作社共创《潭门常见40种贝类》折页,将科学知识与本土智慧结合,为计划中的贝类体验活动服务。这些努力旨在通过实际行动提升公众对生态友好型赶海倡导理解和支持,同时呼吁各界关注并支持更多针对此问题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