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加强垃圾分类数字化资源化体系建设
近日,重庆市垃圾分类治理工作现场推进会在璧山区召开。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作为全国首批垃圾分类试点城市,重庆市全面推进垃圾分类治理体系建设,通过源头管理、建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加强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体系与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了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全程监管 建立智能管理体系 近年来,重庆市积极加强垃圾分类资源化利用体系与数字化管理体系建设。据重庆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重庆市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推动垃圾分类治理设施智能升级,开展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的收集、贮存、运输、处置全过程智能化管理体系建设。 具体举措包括数字化助推运营和监管模式创新,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建设集中统一的监测服务平台,强化信息收集、共享、分析、评估及预警;探索将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纳入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实现垃圾分类治理可追踪、可溯源、可执法。此外,重庆市还探索自动回收设施布点与专业物流相结合等方式,鼓励相关企业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新模式,打造集信息、交易、结算为一体的“互联网+回收”智能化平台。 形成闭环 规范分类运输处置 走进璧山区香江嘉园小区,可以看到有居民正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箱房投放垃圾。居民对准摄像头“刷脸”认证后,两侧的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桶盖自动打开,居民把分好类的垃圾投放进去。 “通过人脸识别,我们知道哪些居民没有正确投放垃圾,下一次有针对性地指导投放,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准确性。”该小区物业服务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目前,重庆市正强化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督促引导生活垃圾产生单位、家庭、个人依法履行分类投放义务。针对生活垃圾管理责任人,重庆市将物业服务企业履行生活垃圾管理责任情况纳入物业服务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建立密闭、高效的分类运输系统,规范分类运输管理;加强物业服务企业与垃圾清运单位之间的有序衔接,严防“先分后混、混收混运”。据悉,重庆市渝中区城市管理局联合当地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每月至少2次对生活垃圾运输车辆等进行检查。 此外,在重庆市农村地区,垃圾分类收运处置设施用地也纳入乡镇、村庄规划,建设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配备相应的分类收运车辆和转运站,当前正推进农村厨余垃圾等的就地、就近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