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站揭秘土壤场地评估地下水探究与生态影响全解密
在风险管控地块上进行施工建设,项目建设后如何进行跟踪监测和监管?
答:根据《污染地块风险管控与土壤修复效果评估技术导则(试行)》(HJ25.5-2018)的规定,实施风险管控的地块应提出后期环境监管要求,一般包括长期环境监测与制度控制。后期环境监管要求参照HJ25.5-2018执行。
问:项目为电镀厂,配有电镀工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I类项目,项目位于专业电镀基地内,周边的土壤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占地规模小型,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土壤2级评价。项目内及项目周边土壤评价范围200米内均为硬化地面、已建成的厂房、道路及沿马路边的零星绿化树(绿化树均种植在已经硬化的地上,仅树干四周留有约0.1m宽的未硬化土地)。土壤二级评价需对占地范围内去4个监测点,对于200米外区域取2个点进行现状监测。如果取样会破坏防渗层,加大被污染风险,为避免破坏防渗层保证有效性,可不做现状检测吗?
答:建设用地环评文件编制时,如发现用地范围已全部硬底化,不具备采样条件,可以通过拍照证明,并在环评文件中体现,不需进行现场采样。关于此类问题,请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由生态环境部解释,其执行细节请咨询生态环境部或标准起草单位。
问:在编制环评报告时,对周围调查范围如何划定?
答:应按照《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echnology guide for soil environment》中的“7.2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scope”来确定调查范围。在该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当居民区位于可能受污染影响区域时,即使居民区距离排放源较远,也应当判定其属于敏感地区。此外,对于任何疑问或争议,都可向生态環境部或标准起草单位咨询以获取最新信息。
问:生活垃圾处理后的废水是否构成危险废物?需要提供具体证明资料。
答:首先查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如果名录中有记载,则属危险废物;若无,但具有相应危害特性,则须委托专业机构鉴别。虽然生活垃圾处理后的液体不在名录,但仍存在一定危害性,因此建议开展鉴别过程。
问:如果同一片土地上,有四个独立但生产工艺完全相同且产品类型相同的企业申请环评,他们能否共享一个地下水现状检测报告?
答:依据《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Technology Guide for Soil Environment》,对于基本因子,只要近三年至少有一次数据可供引用,就可以不再进行现场监测。但是对于特征因子,则必须至少开展一次现场检测。在这四家企业的情况下,每家企业都应该至少完成一次特征因子的现场检测,而对于基本因子,可以引用符合相关要求的数据。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应当经过认证,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问:“五金制品加工”的喷漆工艺属于哪一类别下的地下水保护分类管理?是否能够使用IV类表格填写?
答:“金属制品加工制造”行业一般按照IV类表格填写,因为它涉及到喷漆工艺并非III类。而且,《地下水保护分类管理名称目录》将“金属制品加工制造”归入了IV类。这意味着你的公司应该遵循IV类表格来编制报告书。不过,如果你对这些内容有进一步的问题或者疑虑,请直接联系生态環境部或标准起草单位以获得最准确的信息和指导。
ask: 企业主要从事五金压铸件生产加工,该行业属于C33金属制品业339铸造及其他金属制品制造3392有色金属铸造,在哪里可以找到具体分类?
ans: 有色金属及其合金铸造属于C3392 有色金属铸造业,是设备制造、金属制造、汽车制造及其他用品制造这一大项下的一个小项。在这个行业中,“使用化学处理工艺”,即II 类;而“没有化学处理工艺”,即III 类。你所说的五金压铸件是这个领域的一部分,所以你应该关注的是II 类,即II 类文档。有关这些细节,你可以查阅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以及中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上的相关说明。如果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咨询生态環境部或标准起草单位得到详细信息和帮助。
ask: 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论是否具有时效性?由于当初调查时考虑了周边工业对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变化,这里建议地方政府出台相关法规,将某些地点设立限制开发时间段,以便重新修订准备报告。
ans: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及修复效果评估报告审批指南》(环办土[2019]47号)提出了整体原则,即考虑整个过程而不是孤立每一步骤。如果前一步骍步骔步骩结束正常,无需重新开始,从而减少重复工作。但同时也要注意随着时间推移以及外界条件改变,比如附近工业活动增加导致空气沉降物质增加等情况,由此产生新的潜在威胁给当初调查结论带来的可能性总是在变动,我们建议地方政府建立一些预案措施以适应这些变数,同时我们认为为了公众健康安全,要尽量更新我们的知识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事实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