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低碳小探施卫东委员引领构建高质双碳人才培养蓝图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征程上,我国急需大量复合型交叉创新的“双碳”专业人才,培养拔尖人才不仅势在必行,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强调,面对“双碳”发展的高端科技人才依旧稀缺,实践与创新相结合的“双碳”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全面成熟,这对于绿色低碳产业高速增长构成了制约。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问题日益重视,“双碳”目标为绿色低碳产业带来了新的使命与机遇。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在追求“双碳”目标过程中面临既存资源丰富又时间紧迫等多重挑战。在实施这一战略时,人力资源尤为重要,因为它是实现国家减排峰值和达至净零排放目标的坚强保障。施卫东委员指出,“双碳”时代对专业性、创新性以及实践能力都提出了极高要求,但国内现有教育体系对于培养这样的专才还需进一步完善。

他建议,要通过产教融合来构建适应地方特色的“双碱质”的教育模式。这意味着要打破传统教学与产业之间壁垒,将企业导师与高校导师并列授课,同时将企业承担的大型科研项目纳入学校课程设计,或引导研究生参与国家级、“double carbon"相关科研项目,从而让他们直接接触到最前沿技术。此外,还应该利用现代实验设备和先进技术来加强实验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身实践,以团队合作、大规模项目、大平台为基础进行深度学习。

此外,在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方面,施卫东委员提出要完善基于绿色低 碳理念的学科体系,并将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可持续发展。他鼓励加速发展新能源学科,如风能、水能、核能、新能源等,以及推动这些领域与经济管理学等其他学科交叉融合。此举旨在培育具有国际视野和科技前沿意识的人才,为未来世界提供更多解决方案以促进绿色低 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