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的旅游业发展趋势瑞士如何从垃圾大国转变
在瑞士,一座名为澳奈的小城,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焦点。这里,来自中国的王女士与来自瑞士的布朗克先生共同生活,他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结成了一家人。在那段时间里,瑞士联邦颁布了第一部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法规,这一法规于1990年生效。
威廉·布朗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过去,我们会把所有垃圾都堆放在门前或大街上,但现在情况已经有了显著改变。”瑞士目前实行的是两种主要方式:定点回收和上门回收。居民需要将普通生活垃圾装入特定的袋子中,并放置到社区指定的地方,而电子产品、家具等则需预约相关公司进行专门回收,或按照规定日期和地点进行自行投放。
每周三,是固定日内瓦地区清理落叶和杂草等园艺垃圾的时候,上午会有一辆专车和专人来到指定地点,只负责这类垃圾的收集。而其他类型的废弃物,则需要居民亲自携带到社区中心指定的地点后,将其整理好并投入适当的容器中。
这些容器虽然看起来像是地面上的简单桶,但实际上是藏在地下的设计,可以有效减少异味,同时容纳更多物品以防止溢出污染环境。这项习惯已经通过长达三十年的宣讲、教育以及督促而形成,如今几乎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尽管如此,瑞士依然被誉为欧洲“垃圾大国”,每位公民平均产生600公斤以上废弃物,每年都会有大量资源被浪费。但是,这也激励了政府机构不断探索新方法,以提高环保意识。比如,从小培养孩子们认识不同类型及分类方法的手工活动,以及在公共场所广泛分布宣传册和参与论坛讨论,都成为了推动这一进程中的重要工具。
威廉·布朗克表示,“这是一个漫长且无法立即见效的事业。但30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不愿意遵守规定的人群。不过,由于没有严格执行罚款措施,大多数违规者能够接受提醒后改正自己的行为。此外,一些城镇设立检查员,对于确保大家遵循正确分类标准发挥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