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犹如一片迷雾而治水之策十条犹如明灯引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生活垃圾日产量的持续增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已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环境问题。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约1.4亿吨城市生活垃圾,其中近期增长速度高达8%~10%。面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污染、保护环境,并寻求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
在这场追求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目标的过程中,渗滤液作为填埋场排放的一种重要指标,其处理工作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渗滤液处理仍存在诸多难题。本文将全面分析我国当前渗滤液处理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解决这一环境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渗滤液处理的标准与要求。在不同水体排放的情况下,我国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排放标准,如表格所示(见附录)。这些标准对于保证水体生态健康至关重要,同时也为各地填埋场提供了具体指导。
其次,我们探讨了我国渗滤液处理现状,从三个阶段进行详细分析:
第一阶段:在90年代初期,许多填埋场采纳了模仿市政污水处理厂工艺进行建设,但由于忽视了渗滤液独特性,这些工程经常无法稳定运行且出水难以达标。这一时期采用生物处理法,其成本通常在3-5元/m3之间。
第二阶段:随着技术发展,在90年代中后期,一些创新工艺开始应用,如深圳下坪和香港新界西等代表性工程实例,它们采用氨吹脱+厌氧+好氧复合床+SBR等工艺,使得出水质量显著提升,而成本则达到12元/m3左右。
第三阶段:自2000年起,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新建填埋场远离城区,不再通过城市污水管网排放,因此要求更高。一级或二级排放标准成为新的目标。此时,一些项目开始采取生物+深度處理结合方案,如广州新丰和重庆长胜桥等正在建设中的项目,它们预计可实现更高效率,更低成本(25元/m3及10元/m3)。
最后,本文总结了我国目前在渗滤液高浓度氨氮方面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氨吹脱前置提高去除效率并降低运行成本。但同时也指出了这种方法存在较高投资成本、高运转费用及尾气治理困难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发适应不同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新型吹脱技术,以降低整体操作费用并提高系统性能。
综上所述,对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需从提升科技水平入手,加强政策导向协调推动,将来不仅要改善现有设施,还要引领创新思维,为构建绿色循环经济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