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在中国前十大板材中都能寻找森林城市如何守护城乡居民的绿色福祉

"环境不仅是民生的基石,青山之美也是幸福的源泉,蓝天也是一份无价的福分。"近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布了新的国家森林城市名单,这些城市包括贵州省六盘水市、河南省开封市、陕西省咸阳市等共26个。这一举措,使中国国家森林城市总数达到219个,从而实现了从“求温饱”到“追求绿色”的转变。人们对拥有清新空气、优美景致和充足绿地的生活空间有了更多期待。森林城市建设不仅增加了我国的森林面积,也有效保护了我们的自然资源。

自《关于加强森林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发布至今,我国相关部门一直在多方面采取措施推进这项工作。一系列文件如《全国森林城市发展规划(2018—2025年)》、《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国家森林城市管理办法(试行)》,为这一过程提供了科学指导和法规支持。各地政府积极参与,并通过实施郊区生态工程以及城区植树造绿等项目,大幅度提升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我国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一般水平提高到了2021年的41.11%。

这种融合自然与都市生活模式已被证明能够带来显著效果,如江西南昌艾溪湖成为长期居住的大雁和天鹅之所,辽宁本溪原来的采伐场现在转变为了旅游景点,以及浙江安吉县鲁家村由之前拥挤混乱的地方变得成为宜人的休闲胜地……这些都展示出城乡之间绿化步伐加快,以及生态空间不断扩展的事实。

作为地球上最大的碳库,不仅美丽,还能净化空气、降低温度节约能源,同时减少水土流失并维持生物多样性。此外,它们还用于环境教育,对于那些依赖工业活动进行经济增长的地区来说,这样的生态系统增强其竞争力,并帮助实现碳达峰目标,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贡献。

尽管中国在过去30余年中保持着持续增长,但总体上仍然存在缺乏植物覆盖的问题,而目前我们正在努力通过《全国国土绿化规划纲要(2022—2030年)》中的要求,以科学理念引导我们的国土改造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进行植树种草,将量与质结合,加大封闭育苗和退化修复工作力度,并全面推行护理制度以确保可持续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成功案例已经成为了我国促进城乡生态建设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范例。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公共花园免费开放,每个角落都是让人放松的心灵港湾。而这样的良好环境正是每个人享受的一个普遍福利。不论是在繁忙的人群中还是安静的小巷里,都可以感受到自然给予人类无尽温暖与欢乐。这就是为什么共同营造一个既舒适又环保的地方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如此重要——因为它不仅关乎我们自己的福祉,更是我们子孙后代未来世界的一个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