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旅游计划别忘了垃圾分类否则一路上都难免变成环保的笑话
垃圾分类:从理念到行动的漫长征程
在中国,垃圾分类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早在1957年,《北京日报》就提出了“垃圾要分类收集”的概念,而2000年,8个城市开启了试点工作。然而,经过近20年的努力,为什么我们还未能实现有效的垃圾分类?
马军,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解释了这一现象:“我们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垃圾分类国家,但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逐渐忘记了这些习惯。”他指出,要想有效推行垃圾分类,不仅需要投放环节,还需要收集、运输和处理环节都形成闭环。
王灿发,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他认为,一方面是公众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由于住宅密度高,大多数居民无法像国外那样进行多种类型的分拣。这使得实施起来更加困难。
陈同斌,中科院地理所环境修复中心主任,则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我们需要将分类方法简化,让它更容易被人理解和执行。”
赵由才,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则强调了资源再生利用网与垃圾分类网两者的融合:“必须意识到,垃圾本身并不具备很高价值,它们的处理成本也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对于我国广泛推行生活废物四大类(有害、可回收、易腐和其他)进行有效管理并非易事。面对如此复杂的问题,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