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乡村绿道生态文明的呼唤与回响
在海南的乡村绿道上,生态文明的呼唤与回响交织。这里,烈日下,大批外地游客选择骑行或驾车穿梭,这一路有三角梅、鸡蛋花和椰子树相伴,就像置身于清爽的绿色世界。万宁兴隆绿道、文昌八门湾绿道、海口“绿野仙踪”慢行道……每一条绿道都紧密相连,一张连接生态文明、推动文明生态村再升级的网络正在形成。
因地制宜,为生态增添一抹翠绿,“乡村绿道不能和道路混为一谈,它把旅游变成了一项健康的运动,是生态旅游不可或缺的构成组件。”在清雅幽静的万宁兴隆热带花园里,记者见到了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保护兴隆热带雨林生态的归侨郑文泰。他不仅规划设计了兴隆绿道,还时常与工人们一起培植两侧花草树木。在郑文泰看来,乡村路线将海南之美全然展现,让游客拥有更多选择和停留。
据介绍,兴隆百余公里街区建设计划分成雨林植物及滨水风貌段、归侨村落风貌段等,将已经完成20公里示范段,将景区文化和侨乡文化串连起来,为具浓郁本土特色的生活体验提供了平台。眼前的景象与当初创建文明生的思路一脉相承。
1999年,海南提出了建设环境省份理念;2000年,全省范围内全面铺开了创建环境小镇项目。一切从零到英雄,从粗糙到精细,从污染到净化,一切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大变革。13年间,全省60%自然面貌焕然一新,并逐渐摸索出因地制宜优先选取原则发展模式。
由于它既保护了环境,又完善基础设施,又提升品质,因此被视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高质量生活水平提升的一种手段。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探索如何将政府领头创新的精神转化为农民自觉行动,以此促进农民就业工作,使他们在家门口实现财富增长。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高质量的地理位置优势,使得这些地区成为人们心目中的避暑胜地,无论是通过户外活动还是通过观赏自然景观,都能让人感受到那份难以忘怀的情感共鸣。
文章内容需大于或等于3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