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小田改大田 生态环境保护也要重视

眼下正值我国冬季农业开发建设关键时期,各地“小田改大田”工程建设加速推进,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小田改大田”工程是我国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政策,目标是通过将农村土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使农田更加集中、连片,有利于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机械,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很多地方由此得益,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的发展。 然而,某些地方在进行“小田改大田”工程建设时,只注重工程建设规模大小,不关心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导致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资源受到破坏。比如,建设工程缺少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盲目追求工程建设规模,又不采取措施保护敏感生态环境目标,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破坏,而且损害了生态系统多样性、连通性和整体性,降低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程度。 因此,必须完善工作措施,让“小田改大田”工程建设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同向而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现状,科学编制土地资源利用规划。按照法律法规和土地资源利用规划要求,对“小田改大田”工程建设项目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提出有效的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措施,并对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和工程完工后的农业生产情况进行跟踪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在平原低丘地区进行工程建设时,既要注重项目建设规模效益,也要兼顾资源环境的多样性。不能为了追求规模效益而任意集中连片改造土地,从而伤及当地生态环境及生物多样性。同时,应采取有效措施,着力保护动物赖以生存的森林、草场、湿地等敏感生态环境目标。在山岭重丘地域进行工程建设时,应依山就势把“小田变大田”。若地形地貌条件允许,就把连片“巴掌”小田整合成平整大田,条件不允许就因地制宜把小田改造成梯田、缓坡田、围田和坝田等优质农田。切莫因追求项目规模效益,进行大爆破、大开挖、大填充等工程建设活动,尽可能减小对敏感生态环境目标的影响。这样做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小田改大田”工程项目效能,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也能增强生物多样性,美化自然生态环境。 组织技术力量,对“小田改大田”工程项目质量及相关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分析、预测和评估工程项目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提出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比如,对于生物多样性减少尤其是动物锐减区域,可以采取建设促进保护动物生存壮大的“生态岛”,补强生态系统多样性,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对于改造后农田肥力不足、作物产量低问题,可以采取种植绿肥或增施农家肥的方法,改善土壤结构,补足农田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