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环保基层太尴尬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简直是天方夜谭
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基层环保部门的尴尬之处在于执法成本和守法成本高,而违法成本却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宁夏石嘴山市环保局污染管理科科长陈厚杰向记者坦言,一旦企业不服处罚,他们就可以通过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拖延半年之久,这种情况下,处罚几乎无效。
据了解,大型国有企业或上市公司为了维护形象和避免社会监督,对环境保护更为重视,而小型企业则往往缺乏主动性,只是浅尝辄止地进行环保措施,对环境意识的提升仅限于“罚款”。陈厚杰表示:“环保设备的投资几百万,而我们能处罚的金额只是一两万元,这样的违法成本实在太低,有些企业甚至愿意用罚款来代替安装环保设备。”
内蒙古海拉尔、鄂尔多斯、乌海以及宁夏石嘴山等地的环保部门负责人普遍认为,污染防治立法与执法落后于社会需求,是导致企业短视行为根源之一。不少地方由于法律不完备,不断出现排污事件,使得守规者付出经济压力,而违规者享受经济利益,从而形成了不公平竞争环境。
由于技术人才短缺、设备老化以及数据缺失的问题,基础性的工作严重制约了环保进展。在乌海市,由于监察人员不足,加上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基层环保部门面临巨大困境。一些企业故意将违规排放说成事故性排放,以逃避责任。
此外,因数据记录混乱,比如污水处理装置运行记录基本不完整,使得核查数据困难重重。此情此景,无疑会降低环境监管效果。政策体制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如上下责权不对等,地方政府承担责任但缺乏制约手段。
因此,在节能减排任务到达关键时刻如何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已经成为紧迫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