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活新篇章空气净化器行业无国标利润率最高达300让人物呼吸自在
随着“雾霾经济”的迅猛发展,空气净化器成为了家庭必备的新宠。市场预测显示,未来五年内,这个领域将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这股强劲需求促使众多相关企业纷纷进入这一市场,推出了各式各样的产品。不过,《中国经营报》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由于缺乏统一认证标准,消费者在选择时感到迷茫。业内人士普遍呼吁,要加快出台国家标准,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空气净化器行业被誉为中国朝阳产业,其潜力巨大。据了解,当初人们购买这些设备主要是为了去除甲醛,但随着对“雾霾”的关注,除霾功能、释放净离子等新技术也逐渐流行,这种趋势吸引了资本的注意,使得这个行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
除了市场空间广阔,还有高利润率吸引了更多企业入场。一位负责人透露,他们最初被50%的利润所吸引,但后来发现实际利润更高达300%。这种高额利润空间让许多家电企业迅速布局,并争相推出各种功能。
然而,不同厂商使用不同的净化原理,如夏普采用的是净离子群技术,而美的则是塔式结构滤网。此外,有些还把加湿和净化功能结合起来。价格从千元到上万元不等,从传统活性炭滤芯到二合一型号,可谓繁多。但宣传往往夸大事实,让消费者难辨真伪。
日前,质检总局公布了2015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计划,将空气净化器首次纳入监督范围。这源于之前抽查结果显示,不少产品无法达到宣称效果,有毒副作用甚至存在。而一些生产厂家回应说,只需运行时间足够长即可达到90%以上效率,这与实际操作中的差异令人怀疑。
对于此类问题,一位电子商会副秘书长提醒:“有的只需几个小时就能达到98%,而有的需要六个小时或更久。”尽管最终数字符合宣传,但实际意义有限。不少企业显然是在故意玩文字游戏,以此夸大其词。
宋广生主任指出,即使能除掉甲醛,也不能保证祛除PM2.5,因为它们分别通过化学和物理过程处理。在他看来,“所谓能祛除甲醛,就肯定能祛除PM2.5”这样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由于缺乏行业标准,与之紧密相关的是混乱的情况以及快速扩容。他建议,加快制定国家标准,对于促进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此外,一些地方性认证检测机构可能并不具备专业知识,因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收取额外费用换取合格证明等现象。
陆刃波认为,在国内空气净化器消费市场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加快制定统一规范已经迫在眉睫。这不仅有助于推动企业升级改进,更为消费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而且,他指出2015年将有新的国标发布,这将进一步提升整个行业水平,为决策部门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是对消费者的保护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