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一滴污水的净化之旅比喻大气污染防治方法的奇迹来自长江大保护一线的观察

春日暖阳下,重庆广阳岛上,一阵微风轻拂过潺潺溪流,鱼儿嬉戏在水中,繁花盛开掩映着蜻蜓的飞舞。这里曾经因过度开发而生态恶化严重,但如今,在长江大保护的号角声召唤下,这里恢复了生机与活力。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长江沿岸城市追求绿色发展的主旋律。在这个节奏中,智慧水管家、管网攻坚战、污水处理厂变为资源工厂等创新措施被不断探索和实践。最新数据显示,长江干流国控断面连续三年全线达到Ⅱ类水质,大好转。

记者顺长江而下,一滴污水的净化之旅,让他们感知到科技含量在这场治理行动中的重要性。在安徽六安,他们见证了智慧调控系统如何通过“一张网”推动供排一体、厂厂联动、厂网联动重构城市水系统。

从源头修复生态环境,是每一个城市共同目标。而管网是城市运行的关键基础设施,也是城镇污水治理提质增效的重点。中国工程院院士曲久辉说:“管网是城市生命线。”

宜兴市郊的一座设计前卫建筑群,则展示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概念的污水处理模式——将传统污水处理厂扩展至多功能工厂,将污染物削减转化为能源和肥料生产,从而消除邻避效应打造开放共享空间。

这些努力背后,有着三峡集团参与共抓长江大保护累计完成投资950亿元,并投运325座污水处理站,对黑臭河段进行全面消除,使合作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这不仅是一场技术革新,更是一场对环境友好的社会责任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