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

一滴污水的净化之旅比喻长江大保护一线的水污染调研研究性课题

春日暖阳下,重庆广阳岛上,一条清澈的小溪潺潺流过,鱼儿在水中嬉戏,花朵绽放中蜻蜓翩翩起舞。

这片长江上游最大的江心生态岛,在长江大保护之前因过度开发而遭受严重的生态破坏。如今,却呈现出一幅恢复繁荣的田园风光。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近年来,围绕着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主题,全长江地区不断探索城市智慧水管家、打响管网攻坚战、污水处理厂从传统工厂转变为资源工厂等创新措施,以实现城市污水治理的高效与可持续。

据最新数据显示,由于这些努力,长江干流国控断面连续三年达到了Ⅱ类水质标准。母河长江焕发了新的活力。

记者走访沿线省市,并通过一滴污水净化之旅感受了科技在长江大保护中的作用。

在安徽六安,一处集控中心展示了一个智能调控系统,大屏幕跳动的数据记录了一滴污水从源头到排放过程——

随着节假日用水量增加,“智慧管家”会调配自来水厂加压供给,同时预测排洪情况,将超载排往其他处理设施确保城市健康循环;遇雨时,“管家”即刻生成降雨模型,为积涝区域做好防备工作,再次证明管理电力系统经验应用于城市污水管理能促进供排一体化和精准治理。

截至4月份,六安已建设雨污分离网络100余公里并完成111个小区改造,从44.8%提升至67.72%收集生活垃圾;提高了41.5万吨/日的处理能力;14条黑臭河段整治完成并通过住建部验收;22个积淤点也得到修复。

针对沿岸城镇存在的问题,如低收率、高基础设施缺陷、“碎片化”的产业链等问题,“我们与23个城市签署合作协议,在多地成立‘智慧管家’公司目标是‘一个城、一张蓝图、一套机制、一位管家’。”王殿常董事长说,这不仅是修复环境,更是追求质量增效。

曲久辉院士指出:“看似简单的一滴污水,其背后涉及深远的人文关怀和技术挑战。”

宜兴概念性新型企业结合现代设计,将传统废物转变为资源利用,比如生产再生能源、二氧化碳捕捉、有机肥料制造,以及生物气体发电等多种功能,将原本被视作负担的事物重新定义为宝贵资产。这不仅是一种技术革新,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