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国新能源客车雷声轰轰绿色出行未来之声
2012年,中国新能源客车的雷声轰鸣,展现了绿色出行的未来。尽管产量不大,但新能源客车却频繁吸引行业关注。全年,我国共销售25万余辆客车,其中新能源客车仅有6,614辆,这让人好奇是什么因素让这个市场能持续受到重视,同时又未能迅速壮大。
2012年标志着“十城千辆”工程的收官之作,也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发布的一年。这份规划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行动纲领。自2009年起,“十城千辆”工程在25个城市推进,其目标是到2012底每个试点城市至少投放1000辆新能源汽车进行示范运营,公交客车作为主要示范对象。在这种补贴政策下,“十城千亿元”被认为是推动我国新能源客车发展的关键力量。
海格混合动力100台在海口上线
四年的时间里,“十城千亿”项目究竟促进了多少新的环保交通工具使用情况?截至2012年6月,该项目已投入11104辆新能源汽车,在25个试点城市中,排名前五名的是深圳、长沙、北京、杭州和武汉,其中深圳累计投放2050辆。此时,全国家务已经突破了一万单位。
然而,这远未达到最初设定的目标,有专家指出,由于部分城市自身条件不足,却急于求成导致局面难以挽回。
据统计信息显示,同一年内,我国对外售出的总体客车数量达到了超过25000,而这相比之下,只有约7000部属于这一细分市场中的产品。这一事实表明,即便存在巨大的潜力,这个市场仍然处于其导入期阶段,并且需要更多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转型升级。
混合动力成为主流
关于是否采用混合动力还是纯电动技术争论曾经激烈,但经过“十城千亿”的推广,现在看来问题似乎得到了答案。在25个试点城市中投入的11104部新能源乘用税目中,大约85%以上都是混合动力的类型。基于这样的数据背景,以及考虑到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因素,一份通知决定将原定范围内由此扩展至全国所有市镇,以进一步推广插电式混合驱动公共交通工具(包括插电式混合驱动乘用税目)。
优先选择气电混燃
值得注意的是,在混燃类型中,与传统柴油发电机相比,更倾向于采用液化天然气发机代替,以形成一种更为清洁高效的运行方式,如苏州和广东等地就开始实施该技术。此类创新思路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也满足了经济效益要求,比如海格气电混燃乘用税目的应用,它结合液化天然气作为辅助燃料,不但减少碳排放,而且还具有较低维护成本以及政府补贴支持,使其显著提升了用户接受度及市场前景预测。
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尽管媒体报道充满热情,但是实际操作效果并没有预期那么理想。一位专家在最近一次讨论会上指出:“过去宣称能够节省30%油耗或降低费用30%,但现实操作中往往无法达到这些承诺。”许多从事运营的人员也表达出了类似的担忧,他们发现实际节能率通常只有15%,而纯电池制品由于缺乏成熟性和高昂维修成本成了另一个挑战点。
虽然遇到困难,但对于展示环保交通工具价值而言,各方都认为这是迈向可持续未来必经之路。而随着四部委不断加强相关政策支持,以及人们日益关注空气质量改善,这股趋势无疑会继续深化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