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6日

携手共治让更多碧水蓝天与日本可持续设计产品齐聚一堂共同绘就璀璨美丽的未来

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污染到蓝天,绿水青山的奇迹

数据显示,过去7年里,京津冀地区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PM2.5浓度下降51%,达标率提升64.5%;重要江河湖泊水质改善明显,生态补水后,永定河北京段再次通水,大幅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机制创新与合作共治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在国家层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后,一系列协作机制被建立和完善,如林业生态率先突破框架协议、联合立法等十个方面的合作。此外,三地环保部门签署《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在区县层面,也有更多积极响应。如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与河北省廊坊市检察机关签署生态环境保护检察联动协作协议,加强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同时,三地同步施行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控条例,对重型柴油车等进行规范监管。

标准统一也是推进这一过程的重要部分。各地通过修订地方标准,如天津市修订锅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以及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向京津看齐,以达到统一高标准。

最后,由于联建联防实现了绿色发展。在跨界流域中建立联合监测预警及执法机制,使得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从而保障了水体安全。此外,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将继续深化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加强交流合作,为更加可持续的未来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