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青海无废城市建设特色模式赋能高原绿色发展

无废城市”建设是、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快推动城市绿色低碳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2023年1月,青海印发《关于加强“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西宁市、海西州、玉树州的“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进行统一部署。 两年多来,青海省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将“无废城市”建设作为打造生态文明高地的关键举措。聚焦工业、农业、生活、建筑垃圾及危险废物等重点领域,坚持高位统筹、创新引领、因地制宜,打造出高原“无废细胞”“无废园区”等特色模式,构建起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共建格局,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高位统筹谋划,构建“无废城市”建设新格局 青海省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统筹18个部门协同推进,形成“高位推动、部门联动、专家支撑”的工作机制。组建由33 人组成的国家级和省级专家团队,针对性开展技术帮扶,因地制宜攻克高原地区固体废物治理难题。同时,启动《青海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条例》立法工作,为“无废城市”建设筑牢法治根基。此外,发布全国首个《废光伏组件和废风电机组叶片利用处置污染控制技术导则》,填补国内在该领域污染控制的技术标准空白。西宁市将“无废城市”建设纳入绩效目标,列入全市“争先行动”计划,并分类制定“无废学校”“无废工厂”“无废餐厅”等13个类型的评价指南,全力推进“无废细胞”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已先后建成957个“无废细胞”,涵盖21种类型。海西州加速推进格尔木工业园察尔汗重大产业基地“无废园区”建设项目,绿色园区建设占比达100%。玉树州颁布《玉树州生物多样性保护办法》等条例,制定实施“无废城市”建设方案,形成跨部门合作机制,确保各项建设指标稳步提升。 突出地域重点,打造高原特色“无废模式” 西宁市围绕工业、农业、生活3个领域确定25项工作任务和52项工作指标。打造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农牧业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城市生活源固废闭合环路等10个固废利用处置链条,凝练出生态牧场、无废园区等4个“无废模式”。谋划推进甘河静脉产业园、城西区生活垃圾分拣中心等22个重点涉废项目。建成运行全省首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主城区生活垃圾“零填埋”。海西州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项目,德令哈工业园区等4个园区全部通过国家部委验收,同时积极布局废旧光伏板资源循环利用项目建设,有力支撑废弃光伏组件等新型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玉树州在禅古寺等寺庙建设“无废寺庙”,积极探索高寒高海拔生态脆弱区“无废城市”建设新模式。并因地制宜加强“无废城市”宣传,促进传统民族生态观与无废理念融合,凝聚更强推进合力。 强化系统治理,实现环境效益显著提升 青海省着力提升固体废物管理水平,建立全省固体废物环境管理“1+18”制度体系,有效推进固体废物全过程、全链条管理。优化危险废物处置利用设施布局,全省重点行业领域各类危险废物的处置能力达200万吨/年以上。推进8个市州及格尔木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全面投入运行,各相关县共建成收集转运中心30个,全省医疗废物处理能力达2万吨/年,实现县级以上医疗废物全收集全处理和偏远地区医疗废物的有效收集。强化数字赋能,青海省污染防治远程巡检系统上线运行。在提高农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水平方面,西宁市实现畜禽粪污就地就近消纳,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配套率达98%以上,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海西州农田残膜回收率达90%以上,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达90%以上,全州累计实施农药化肥“双减”项目192.3万亩,化肥、农药使用量较行动实施前分别减少20%和20%以上,2024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4%。玉树州提升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持续推广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种植,完成覆盖农牧区的垃圾源头减量、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在促进生活源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上,西宁市出台《西宁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建成示范小区42个,示范片区的居民小区和公共机构均实现垃圾分类100%覆盖,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5%以上,累计焚烧处置生活垃圾56万吨,在住建部全国垃圾分类考核中,每季度位列良好以上。海西州2024年清运生活垃圾17.69万吨,无害化处理17.49万吨,无害化处理率为98.87%,县城以上垃圾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玉树州常态长效推进全域无垃圾治理,形成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的网格化工作机制,建立起“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转运回收方式,实现村级垃圾100%回收。2024年,玉树州“以垃圾治理小切口做生态保护大文章”的经验做法入选“2024美丽中国建设实践案例”。 “无废城市”建设,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连着新发展格局构建,一头连着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头连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是青海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践行“三个最大”省情定位的具体实践。下一步,青海省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统筹协调,扎实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进展评价,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长效化运行。全力推进全省“无废城市”建设各项工作进度,让“无废理念”融入三江之源,为建设美丽青海、美丽中国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