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3日
追赶海洋的生态保护缺乏基础研究如何用故事说服公众
在海南省某地,一场关于“毁灭式赶海”的争论引起了广泛关注。读者们质疑环保组织无境深蓝发布的文章,指出游客使用大量食盐诱捕蛏子、挖掉海草等行为,可能破坏当地生态平衡。无境深蓝项目官员余思琪坦言,这种情况正好反映了当下生态友好型赶海倡导的难点:由于缺乏严谨的学术研究来论述休闲赶海对潮间带生态的影响,面对大众合理的休闲娱乐需求,我们难以提出适合所有海滩、具体到物种、尺寸、数量的操作性指引。
事实上,公众的休闲赶海,对生态环境有利有弊。科学的赶海能促进生物链良性循环,对物种多样性的保护及孕育有积极作用。而在资源丰富但生物过度繁殖和失衡的情况下,如山东大学教授王亚民所提出的,在适当规模内进行能够起到促进再平衡作用。
然而,我国沿岸环境千变万化,不同地区需要根据不同的环境状况和生物结构分析是否适合进行休闲赶海,以及其规模是否可持续。此外,由于国内有关生态赶海研究不足,国外相关法律条例为我们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比如通过App提供捕捞限制信息,或是发放宣传手册详述捕捞限制并对物种识别进行科普。
因此,无境深蓝团队积极宣传保护区相关法律法规,并搜集梳理信息绘制图集提醒公众避开“雷区”。而智渔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则与渔民合作社开展合作,将贝类科学知识与渔民传统智慧相结合,为渔民计划中的贝类体验活动服务。
总之,当下的挑战是如何将这些故事转化为说服力,以确保每一次投入自然界的人类活动都能成为一段美好的历史,而不是一个不必要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关于基础研究的声音,以便更有效地讲述这段故事,让我们的行动变得更加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