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中科技创新如何产教融合共创智慧城市地铁数字化转型又是怎样的奇迹只有教授团队的助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纲要中,智能交通被视为数字化应用的重要场景之一。地铁建设与运营管理作为智慧城市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挑战。近期,同济大学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王广斌先生荣幸地成为第十三届亚太地区图学论坛(13th Asian Forum on Graphic Science, AFGS 2021)的嘉宾,并以《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交付管理平台——以太原地铁2号线实践为例》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在他的团队开发的BIM技术示范下,他详细介绍了该系统如何通过一套完整交付策略、标准体系、集成管理模式、协同平台以及质量控制体系来促进城市轨道交通运维有效数字化交付。
王广斌教授带领的太原地铁2号线项目不仅突破了传统的地铁数字化多集中于建设阶段的问题,而且成功创造了国内首条全线采用以运营导向全生命周期BIM技术的地铁线路。这项工程严格遵循“1规4标2样板2平台50段”的总体技术路线,不仅编制完成了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还建立了一套以运营为核心的BIM技术标准体系,并上线运行了数字化交付管理平台。此外,该项目还完成了车站、区间、车辆基地等共计50个子项目的数字化交付,使得在地铁路beduction时,还能获得独特的一份“数字孪生”地铁。
所谓“数字孪生”地铁,是基于BIM技术构建的一种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平台,它结合大数据、小计算机、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以实现对轨道交通运行状况实时及历史掌握,为高效率、高质量的决策提供支持,同时也精确到设施设备级别进行操作,便于提升运维工作水平,为市民提供更安全、高效便捷的地铁出行环境。
该项目凭借其科技攻关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之处,被国内外学术界与工程界广泛关注。在此过程中,同济大学联合太原市轨道交通发展有限公司等机构共同成立了一个BIM技术创新应用中心,利用IROOM协同工作方式开展基于BIM集成交付工作,以促进多方合作并提高沟通协调效率。
此次研发解决方案不仅获得国际SCI检索期刊论文和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上的认可,还在众多国际会议上有热烈反响。同时,该团队还主编四部山西省地方标准并获得软件著作权,对培养专业人才和推动行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